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自1963年毛泽东同志发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已经成为了一面象征着爱与奉献的旗帜。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我校劳动课程教育理念之下,借“学雷锋纪念日”的契机,我们联合社区,组织了此次“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主题志愿活动。
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的是七年级与八年级的部分同学,以及十位带队老师。3月5日上午八点半,参加活动的全体学生与老师在校门口集合,向着社区进发。
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就已经明确了各自分工。七年级同学有的负责植树浇水,有的负责管理路边车辆的停放,有的负责向群众普及防诈骗、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有关知识,秩序井然,各司其职。走出学校的象牙塔,这些看起来轻松简单的工作却给志愿者同学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面对不愿意配合调整车辆摆放的路人;面对行色匆匆,不愿接受传单宣传的路人,同学们犯起了难。认真商讨对策,改变与人沟通的方式,同学们在短暂受挫后,重整旗鼓,再次进行尝试。这次,他们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志愿任务。在帮助居民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志愿者们自己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与人交谈的技巧,而这恰恰是在传统课堂难以学到的。
八年级同学主要负责的是慰问空巢老人与义卖活动。负责慰问的同学身着红马甲,挨家挨户来到老人的家中。与老人聊天,帮助老人完成日常家务劳动,他们送去的,不仅仅是慰问品,更多的是关注与关爱。老人们洋溢的笑容,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是此次志愿的最好回报。负责义卖活动的同学早早就来到了指定地方,占据最佳买卖地点。多种多样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义卖现场充满了志愿者同学与社区居民的欢声笑语。但这并不是一场游戏。义卖开始前的商品定价、活动宣传、摊位布置,义卖进行中的买卖技巧、巧妙掌握客户心理,义卖结束后的现场打扫、利润计算、活动总结等等,都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与动脑能力。
3月5日上午十一时许,带队老师和志愿者同学顺利返校,此次志愿活动圆满结束。
在实践中成长,在劳动中收获,在奉献中幸福。此次“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的志愿活动,是我校劳动课程的精彩一环,使学生在劳动中自主地发展自己,在劳动中形成生长的力量和能力。雷锋精神永垂不朽,学习雷锋精神永远在路上!(撰稿:德育处 编辑:徐炜 审核:胡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