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风历雨,见证新生 ——威尼斯中学雨中漫步感受南京长江大桥蜕变与新生
12月26日,南京长江大桥向公众开放参观首日,冒雨前来争睹大桥新貌的市民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作为长江上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双层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也是南京乃至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符号。为了近距离地感受这座“天堑飞虹”的蜕变与新生,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威尼斯水城分校的师生们用一场雨中漫步,倾诉心中涌动的大桥情怀。
未曾遇见你的青春芳华,却有幸见证你的再度辉煌
26号中午,稍事休息,在校德育处和家长朋友的配合下,威尼斯中学的师生们就开始准备列队出发。虽然冬雨凄凄,冻得人缩手缩脚,但师生们的内心却在欢呼雀跃。“说实话,虽然经常在大桥上来来往往,却从没有徒步游览过大桥。想想今天可以近距离地触碰大桥的一基一石,还是有点激动的”七年级的一名学生如是说。
说到为什么要带孩子们走上大桥,年级主任鞠永霞老师很有感触。她说,“带孩子们参观大桥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大桥翻新,50年之际重开,很有纪念意义。孩子们虽未曾遇见过大桥的青春芳华,却可有幸见证她的再度辉煌!虽然这两天天气不好,缺乏‘天时’,但我们还有‘地利’与‘人和’。威尼斯中学不仅临近长江,而且家长们也很支持学校的活动”。
据德育处谢老师介绍,本次活动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不仅给孩子们配备了雨衣、雨鞋,而且还有不少家长主动加入安全维护小组,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徒步实践。尤其是七年级刘嘉豪、郭雨馨、陈惜儿等几位同学的家长更是全程参与。
50分钟后,孩子们进入了大桥辅路,绵延数里的大桥映入眼帘。虽然,烟雨锁江南,但修葺一新的南京长江大桥,英姿勃发,难掩雄浑魅力。在威尼斯中学小小解说员的讲解下,孩子们时而低头,搜寻基石上的岁月痕迹,时而扬着小脑袋观察桥面上的雄伟建筑。沿着人行道,孩子们继续向前,走上正桥,两座雄伟的工农兵塑像左右挺立。一根根挺拔的白玉兰灯柱犹如出征勇士手中的长戟直插蓝天。桥栏上的浮雕,焕然一新,栩栩如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威尼斯中学的师生们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桥上缓缓前行。也许是雨中的大桥别有一番魅力,不知是哪个学生大叫一声,“南京长江大桥我们爱你!”一石激起千层浪,短暂的静默之后,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在威尼斯中学行进的队伍中经久不息。“南京长江大桥我们爱你!威尼斯中学我们爱你!南京长江大桥我们爱你!威尼斯中学我们爱你...”
七(3)班陈祈一同学说:“看着雄伟的长江大桥,内心的自豪感怎么也抑制不住,仿佛只有呼喊才足以宣泄。而同时我们也感谢学校,感谢她给予我们亲身经历这历史变迁关键时刻的机会。”
虽略显稚嫩,但却真挚热切的呼喊声,引得游览的市民们连连点赞,有的叔叔阿姨还拿起了手机拍照。市民王阿姨说,“孩子们能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大桥的变化,真的很有意义!”
也许正是印了那句话,“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威尼斯中学的孩子们不正是在装饰着所有人的南京梦、国家梦、富强梦?他们不正是喊出了所有人想喊却不便喊的内心誓言?
下午四点多,游览结束,孩子们有序地走下长江大桥。当他们走到辅桥端时,竟出人意料地站成几排,向正在雨中执勤的公安敬礼。陈祈一说,“我们都觉得公安叔叔们,很辛苦。我们就走了那么一会儿,就觉得又冷又饿,更何况工作了一天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