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威尼斯中学热情接待澳大利亚“未来领袖”青少年交流团来校交流访问
4月14日上午,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威尼斯水城分校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学生交流团。36名学生、10多名教师,一行50余人,带着对中国文化的神往,结伴而来。据悉,本次中外交流活动由江北新区党群工作部主办,威尼斯中学作为协办单位积极组织、筹备此次活动。
为了让交流团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威尼斯中学的德育课程特色,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威尼斯水城分校进行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学校德育处精选课程,保留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团活动;授课教师精心备课,打磨教学流程和设计;英语教师全程参与,协助解决交流问题;后勤保障部门美化环境,落实硬件设施。此外,沿江街道和威尼斯水城社区也为了活动的圆满、顺利,给予了大力支持。
活动当天,气温骤降,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孩子们的热情丝毫没有被影响。正如,江北新区党群工作部王安伟部长所说的那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希望江北新区的国学文化和威尼斯中学的特色德育课程能如春雨般,滋润着中外学生的心田。
活动中,交流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分别加入不同的社团队伍,与威尼斯中学的孩子们,一起走进茶艺社、国画社、针织社,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茶艺社里,威尼斯中学的孩子们身姿如松,技艺娴熟,伴着悠扬的琴声,他们洗杯、温杯、制作、品饮一贯而成。来自八年级二班的邢亮难掩喜悦之情,不停地念叨,“好惊奇啊!这是第一次外国交流生来威尼斯中学,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国学生!”
针织社里,孩子们用彩线上演纤指芭蕾,用钩针编织浓浓爱意。别看来交流的都是小伙子们,做起手工编织的活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小班长余蛮兴介绍说,“他们可聪明了,而且我们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障碍。以前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口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真正在交流的时候,这些都不是问题。”
杰克是编织社里最快完成五福袋编织的澳洲交流生。他把咸鸭蛋放入五福袋,当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到处显摆自己的杰作。看着他可爱的模样,中国教师和学生们都忍不住地乐了。而又帅又萌的奥斯卡则人气爆棚,大家都围在他的身边给他讲解编织要领,而懂礼貌的他总是用生疏的中文回应着“谢谢!”
国画社里,中外学生手握画笔,演绎着一幅幅形态迥异的水墨传奇。或轻柔淡墨,或浓墨重彩,每一幅画作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为了让澳洲小伙伴们,尽快掌握国画动作要领,威尼斯中学的孩子们摇头晃脑,手脚并用。八年级的石雨菡介绍说,“国画动作要领的翻译很难。有些专业词汇,同学们一时不知道怎么翻译,最后大家只能手脚并用,但好在彼此都听懂了。”
而最让交流团成员惊喜的是由花样跳绳社的学生们带来的集体花跳节目。无论是单跳、双飞,还是8字长绳都引来了阵阵掌声。很多澳洲中学生也忍不住地加入了比赛,可惜玩得太high,一不小心把脖子上的“咸鸭蛋”项链撞了个稀碎。
活动最后中澳师生一起在面点社制作水饺,享受中式午餐。虽然交流生们不会使用筷子,也不会包饺子,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他们创作的乐趣。不一会儿,面前的盘子里就出现了包子、馄饨、花朵等等各种各样的“变异”饺子。当老师们指着这些形态各异的面团询问澳洲学生,“What’s this?”, 他们总是异口同声地说:“饺子!”
午餐后,学生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带领着远道而来的小伙伴们参观校园。喜欢运动的孩子们也早已散落在各个场地,开练起来。而更多的孩子选择利用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与澳洲学生们交流。时光总是匆匆流逝,在中澳学生越来越熟悉的时候,本次活动也临近尾声。看着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地坐上客车,威尼斯中学的孩子们也不舍地围在了车窗前,挥手告别。来自八年级二班的余蛮兴说,“好舍不得他们!看着汽车离开学校,好像我的心也跟着走了。”
据了解,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课程的介绍、演示、讲解都是由学生自己翻译完成。英语教师只是在旁做一些辅助性帮助,并不提供完整性翻译工作。对此,威尼斯中学校长杨家仓解释说,“对于孩子们而言,澳洲学生来我校交流、访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孩子们可以真正地用英语交流。这对于锻炼他们的口语和重建英语学习的信心都有帮助。所以我们希望老师退居一旁,让孩子们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