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主讲教师:徐丽
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每位教师都有属于适合自己学科的教学和教育方法。《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他不同的属性,无论他是棵云杉,还是一棵草,都需要阳光、雨露和土壤的滋养,教育就是这粒种子成长中的阳光。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在孩子的内心洒下阳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苛求”
记得我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在数学课堂上,我不厌其烦地对着学生一一纠正、指出所犯的各类错误和问题。一堂课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被我光临了一下。班上有几名男生,理解能力弱一点,被纠正的多达五、六次。我心里很焦急,就批评了几句。一段时间后,课堂上气氛越来越沉闷,教室里变成了我一个人的舞台--独角戏。我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课堂出现了问题。从学生那里我找到了原因:在他们学习时,我不停地打断、纠正,让他们感到气馁和受伤,让孩子们时时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给了他们太大的心理压力,连下笔写题和动脑思考的勇气都慢慢被挫灭,我过分“周到”的纠错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用心性和信心。
年轻人有的是充沛的精力和不服输的精神,那时的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取长补短,整合教育教学技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塑造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
后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不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激励,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任何尝试,我都会采取鼓励的态度,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怕的事情,这没有值得害羞的地方。我也喜欢你们的错误。”从那以后,我常常微笑着、耐心地听完学生们的回答,而且及时制止其他同学的嘲笑,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用心性。这是带的第一批孩子,初三被评为区优秀班集体,中考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有一次在召开“中国名俗文化”主题班会,邀请同学读《元日》这首诗时。我们班朱迪同学几乎把手伸到我的脸上,嘴里嚷着:“我来!我来!”他站起来,大声念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酒屠苏……”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叫起来:“这首诗都不会,我在幼儿园时就会背了!”朱同学手足无措,十分尴尬。我摆摆手:“大家别笑,朱同学读的意思一点没错,这首诗就是写人们喝着屠苏酒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大家一下子静了下来。我转过身摸着他的头说:“当然,意思对并不等于你读对了,这首王安石的名作千古流传,不能随便改动。读书要仔细看,认真读,相信你第二次必须能读好了。”朱迪同学拿起书,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
教师的态度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个诙谐的批评、一个鼓励的目光都会渗入学生的心头,到达以情动情的效果。如“罗森塔尔效应”说明,在老师关爱激励下,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会产生自尊、自信的心理,并以此作为参与学习的动力。师生之间的情感在宽容的交往中不断交融。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换位思考,正确把握教师的主角,对学生不求全责备,允许失败,鼓励“异想天开”,乐于理解孩子的意见和推荐,尊重需要,提倡合作、鼓励探究、共同参与。
“沃土才能孕芳,明灯才能引航”
通过这20年的教师生涯,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学校大家庭)的力量,就像种子的发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在我们柳洲东路中学的教研组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每个人都为集体的发展献计献策,资源共享。组里每位老师心里都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大家要抱成团。” 抱成团,就会出成绩,比单兵作战更容易出成绩。很多人来我们学校,来我们教研组学习,其实他们可以带走我们的资料,带走我们的知识,但有一样东西他带不走,那就是团结合作精神,“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柳洲东路中学,我们学校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法宝吧!学校领导和老教师对于年轻教师的细致关心和无私指导,年轻教师的勤学好问爱学习,这真体现了教育的精髓。这样的教师才会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只有成为学生认可、仿效的榜样,才能引导学生求美、向善、向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平凡的生活中有着最真实的感动和最朴素的美。生活中的细枝末节里无不流动着点点滴滴的爱与暖。期望我们做一个“温严并济”的老师,一起慢慢地播撒辛勤,用心细细的浇灌我们的校园。
相信,日子一定会时时发亮,生活会处处美丽。
以上就是我在教育和教学的一些工作心得,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老师给予帮助和指导,谢谢大家! 在每节数学课结束后,我总不忍心立刻离开教室。因为我总是被学生们的一句“老师,您等一等......”给拽住了脚步。有时候是为个别辅导留下的,有时候是被待批的作业给绊住了,有时侯是找某个课堂上有心事而没认真听课的学生谈心,诸如此类。 课间十分钟对于我和学生来说实在太短,摆脱繁杂的事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做孩子们的好朋友、知心人……
期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是每个人的天性。(更何况是孩子。)上课多几次表扬,夸奖。下课多几次聊天,交流。对于老师没有什么,但是在学生看来,那是老师相信他们,老师注意着他们,老师关心他们,所以他们也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上进。(推送:徐炜 审核:胡德媛)